猪价走强 饲料股释放盈利弹性

随着猪价逐渐走强,二季度养猪企业要么扭亏为盈,要么大幅减亏,下游好转带动上游饲料需求逐渐走出低谷。与此同时,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主要依靠进口的原材料成本有望下行,饲料企业盈利弹性会得以体现。

日前,海大集团披露年报。受饲料价格低迷影响,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半年营收负增长。这看似饲料行业处于低迷时期,但随着下游生猪价格走强,饲料也有望走出低谷。

由于下游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叠加玉米、豆粕等大宗原材料价格不断下行,2024年以来,饲料价格处于弱势行情中。

2024年上半年,中国饲料总产量再次下滑,猪饲料下滑更为明显。春节后,猪价逐步走强,猪饲料需求改善,6月份产量已经开始增长。在人民币升值后,进口玉米和大豆等成本降低,成本端降价和下游涨价,饲料的盈利弹性正在凸显。

走出低谷

海大集团发布的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22.96亿元,同比减少0.84%。虽然收入下降,但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25亿元,同比增长93.15%。主要是由于饲料主业市场份额和盈利均得到较好增长,同时养殖业务扭亏为盈。

2024年上半年,海大集团实现饲料销量约1179万吨。其中,公司外销量为1081万吨。公司饲料销售收入为413.41亿元,即单吨收入为3824元。2023年海大集团饲料销量2440万吨。其中,对外销量2260万吨。全年公司饲料销售收入为959.56亿元,即单吨收入4246元。

不难发现,2024年上半年,海大集团饲料均价下降了9.94%,降幅基本是一成。不过,由于成本下降更为明显,2024年上半年海大集团饲料业务的毛利率不降反升,这是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基础之一。

海大集团饲料价格的下降并不是个案。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由于主要原料价格高位回落,各类饲料价格呈下行趋势。其中,猪、蛋鸡、肉鸡配合饲料价格同比下降7.8%-8.4%,浓缩饲料价格同比下降7.3%-8.3%;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价格同比下降0.5%-3.3%。

除了价格下降之外,饲料的产量也在下降。中国饲料协会统计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14539万吨,同比下降4.1%。在具体产品类别中,猪饲料产量6630万吨,同比下降7.3%。其中,仔猪、母猪和育肥猪饲料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3.5%、9.4%和5%。

饲料产量的下降与下游需求直接相关。受生猪产能优化调整和畜产品消费暂未恢复到预期水平等因素综合影响,饲料产量高位回调。就生猪饲料而言,在市场和产能调控的作用下,生猪去产能效果逐渐显现,猪饲料需求呈高位回落态势。

不过,春节后即进入3月以来,生猪价格逐步回升,生猪养殖扭亏为盈,猪饲料需求改善。饲料协会数据显示,二季度猪饲料产量环比呈现“降幅逐月收窄、由降转升”走势,4月、5月分别下降3.6%、0.7%,6月增长1.1%。

自上一轮猪周期进入下降通道以来,饲料行业也受到了明显的增长压力。直至2020年6月情况才开始好转。2020年6月份,猪饲料产量635万吨,同比增长9.3%,自2018年10月份以来首次实现同比增长。2020-2023年,饲料产量连续取得增长,只是2022-2023年涨幅缩减至个位数。

从饲料协会统计的数据看,2020-2022年,饲料产量的增长都要低于行业总营收的增速。2023年情况逆转,饲料总营收1.33万亿元,增长5.4%;总产量32162.7万吨,增长6.6%。这说明,饲料的价格在下降。

下游回暖

生猪养殖行业的景气与否直接影响上游饲料销售的顺畅程度。2024年春节后,本应是猪价淡季,但是猪价淡季不淡。猪价逐步走出底部,二季度行情得到持续。从已经发布半年报或者业绩预告的情况看,养猪企业要么扭亏为盈,要么大幅减亏,猪企走出盈利底部。

牧原股份中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568.66亿元,同比增长9.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9亿元,同比增长1.3倍。分季度看,在一季度大幅亏损近24亿元的情况下,二季度牧原股份盈利超过32亿元,从而一举实现扭亏为盈。

据国家统计局监测数据显示,生猪价格连续四个月上涨,6月环比上涨10.4%。随着猪价上涨,二季度生猪价格高于生猪养殖行业平均成本线,养猪企业盈利能力明显改善。

从猪价走势看,春节前的2023年12月和2024年1月,生猪价格基本在13.7元-15.67元/公斤。春节后,猪肉消费旺季结束,猪肉价格本应顺势走低。3月底,生猪均价为15.07元/公斤。猪价不但没有下降,甚至较2月底还有明显上涨,涨幅在一元左右。

截至8月初,生猪均价已经超过20元/公斤,较年初但13.7元/公斤已经上涨了逾40%。8月份,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生猪期货从年初低点已经反弹了约40%。从生猪饲料的降幅来看,仔猪饲料产量同比下降13.5%,降幅最为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未来出栏量将进一步收缩。

生猪养殖周期较长,能繁母猪存栏是生猪供给的先行指标,能繁母猪决定着生猪供应的变化。2023年一季度,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4300万头以上。与2022年四季度的4380万头左右相比,虽有下降但并不明显。

之后,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逐步进入下行通道。2023年4月跌破4300万头,11月份跌破4200万头,2024年1月,跌破4100万头,3月份跌破4000万头。之后直至6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基本稳定在这一水平上。

2024年3月初,农业部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目标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将能繁母猪存栏量正常波动下限从正常保有量的95%调整至92%。在经历了上一轮的收缩后,规模养猪企业不再有加速扩产的冲动,这些都形成了猪价向上的基础。随着猪价走好,上游饲料企业的价格弹性也有望开启,饲料行业将迎来盈利能力的提升。

原材料降价

正如海大集团在半年报中所显示的那样,虽然饲料价格在下降,但饲料成本以更大幅度下降,从而使饲料业务的毛利率不降反升。

2024年上半年,海大集团饲料销售的毛利率为9.76%,同比增长了0.92%。这主要是在收入下降3.19%的基础上,饲料成本下降了4.17%。成本的降幅超过了收入的降幅,毛利率顺势增长。

饲料原料主要是各类大宗农产品,以玉米、大豆(豆粕)为主。牧原股份在半年报中表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玉米价格相对平稳,小麦、豆粕价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牧原股份的介绍,过去几年小麦、玉米和豆粕等主要原材料成本合计占公司营业成本的比例约在55%-65%。因此,这些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公司的主营成本、净利润均会产生较大影响。

大商所交易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玉米期货指数基本在2400元/吨上下。如牧原股份所言,价格相对稳定。不过,7月起玉米期货快速下降,至8月中旬,已经降至2300元/吨出头,降幅明显。与此同时,豆粕期货是先升后降,总体呈下降走势。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需求量大,中国每年都要大量进口玉米和大豆。2023年进口玉米2713吨,同比增31.6%,进口大豆9941万吨,同比增11.4%。

进口玉米的主要用途之一是用于饲料生产。豆粕是饲料蛋白的重要来源,由于饲用豆粕消费持续增加,这成为拉动大豆进口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中国已经实施了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且效果明显,但大豆进口仍持续增长。

从进口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7月底,人民币兑美元还接近1:7.3,当前的8月中旬,已经不到1:7.2,人民币升值。对于主要以美元计价结账的进口大豆和玉米而言,人民币升值意味着进口成本的下降。

如前所述,由于下游养猪场的不景气,2024年上半年生猪饲料量价齐跌,但由于豆粕和玉米等原材料降幅更为明显,饲料企业的盈利并未受到太大影响。随着下游猪价回暖,上游原材料进口成本反而有继续下降的机会,饲料行业盈利弹性释放的信号越来越强。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