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微创医疗(00853.HK)发布公告,已全部赎回及注销本金总额为7亿美元的2026年可换股债券。
据悉,该债券发行于2021年,预定于2026年到期,但债券持有人有权要求公司在2024年6月提前赎回。在此前的2023年6月和12月,微创医疗已经主动赎回了约2.52亿美元债券,剩余约4.48亿美元债券在本次赎回。
今年4月,微创医疗宣布获得高瓴等提供的1.5亿美元可换股定期贷款融资,以及多家金融机构超3亿美元的信贷支持,为本次提前赎回准备了充足的资金,同时缓解了公司的现金流和债务压力,为后续的战略转型和未来发展供了必要的财务缓冲。
作为有代表性的国产创新医疗器械龙头,微创医疗一直专注自主研发,依托其在冠脉产品领域的坚实基础,逐步拓宽业务范畴,现已构建起覆盖心血管、骨科、心率管理、大动脉及外周介入、神经介入、结构性心脏病、机器人、电生理等多个领域的多元化产品矩阵,实现了全面而深入的市场布局。
此前,微创医疗一直以其“研发高投入”和“市场广布局”为特色,旗下拥有心脉医疗、心通医疗、微创机器人、微创脑科学、微电生理等多家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在2024年5月召开的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微创医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常兆华博士表示,自2023年开始,公司发展战略已从单一的研发扩张阶段,转变为注重产品与盈利平衡发展的新阶段,未来致力于实现公司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新的战略框架下,微创医疗将充分利用其全球化的市场布局,加强营销网络的信息共享与优势协同,优化渠道资源,加速产品推广入市步伐。根据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公司营收预计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在其具有优势的海外市场,集团化出海将进入高速增长的收获期。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创新产品,如冠脉旋磨系统、冠脉冲击波球囊导管系统、可降解支架、第三代TAVI产品等,预计将于今年获批上市,有望为微创医疗未来的盈利提供动力。
除了开源,降本增效也是提升微创医疗盈利水平的重点。2023年,微创医疗通过全面聚焦核心项目,以价值为导向控制研发投入,实现了研发费用10%的下降。同时,公司的组织架构也得到有效的精简,管理费用下降19%。而公司的销售费率在下降4个百分点的情况下,绝对金额同比小幅增加,体现对于销售的重视。得益于有效的成本控制,微创医疗2023年经调整净亏损同比收窄14%,运营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今年以来,微创医疗继续全面推进这一策略,以此作为增强财务报表健康度的有力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微创医疗亦于股东周年大会上承诺,将于年内对若干长尾业务进行剥离或处置,而天眼查数据显示,微创医疗今年已剥离微创通道医疗等子公司,优化资产结构。这一系列的“瘦身”动作,实质上是微创医疗对内部资源的一次战略整合,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也是公司良性、主动的调整。
市场对微创医疗的战略调整也给予了正面反馈。近日,摩根士丹利在其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对微创医疗给出了“与大市同步”的评级,并将目标价从8.4港元/股上调至9港元/股,反映出对微创医疗转型成效的认可。此外,香港联交所权益披露资料显示,摩根大通分别于5月30日和6月5日增持微创医疗股份,也彰显对微创医疗长期发展和未来成长潜力的看好。
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国内创新医疗器械领域面临诸多挑战的环境下,作为龙头的微创医疗开始考虑盈利,无疑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公司正以一种审慎而积极的姿态调整战略,积极扩大销售,优化财务安排,并适度保有创新力。这一系列旨在强化自身市场竞争力的举措在见效后,有望为微创医疗的可持续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